清淤船的注意事項:
⑴清淤原則 清淤船縱向上由東向西,橫向上由中間向兩側開挖,將航道沿縱向劃分為三段,按段施工,各挖泥船在劃定區段施工。
⑵清淤方法 挖泥按照“縱移挖長、橫移挖寬”方法進行。 清淤船移位一次的寬度為挖泥船自身船寬的寬度;清淤船每次前移長度為抓斗一次向前開挖的長度。每一挖泥區作業前,應根據航開挖寬度和船寬計算該航道橫向開挖條數。 清淤船縱向挖完一個斷面后,應絞錨前進一定距離開始下一斷面開挖,前進的距離略小于抓斗張開長度,防止漏挖。
⑶分層開挖及高程與平整度控制 根據設計圖紙及泥層厚度,采取分層開挖的方法進行航道疏浚,每層開挖厚度以一斗的抓深為一層,每層厚度控制在2m以內。后一層應嚴格控制下抓深度及抓距,保證開挖至設計底高程及預留一定的超挖深度。
帶水作業一般是指將清淤機具裝備在船上,由清淤船作為施工平臺在水面上操作清淤設備將淤泥開挖,并通過管道輸送系統輸送到岸上堆場中,主要包括抓斗式、絞吸式、斗輪式和鏈斗式等。抓斗式清淤利用抓斗插入底泥并閉斗抓取水下淤泥,將淤泥直接卸入靠泊在挖泥船舷旁的駁泥船中。清出的淤泥通過駁泥船運輸至淤泥堆場,從駁泥船卸泥仍然需要使用岸邊抓斗,將駁船上的淤泥移至岸上的淤泥堆場中。適用條件:適用于開挖泥層厚度大、施工區域礙物多的中、小型河道,多用于擴大河道行洪斷面的清淤工程,如湖州南潯的斜塘港就是采用抓斗式帶水作業。
優點:抓斗式清淤船靈活機動,不受河道內垃圾、石塊等障礙物影響,適合開挖較硬土方或夾帶較多雜質垃圾的土方;且施工工藝簡單,設備容易組織,工程投資較省,施工過程不受天氣影響。
缺點:抓斗式清淤船對極軟弱的底泥敏感度差,開挖中容易產生“掏挖河床下部較硬的地層土方,從而泄露大量表層底泥,尤其是浮泥”的情況;容易造成表層浮泥經攪動后又重新回到水體之中,一般情況下淤泥清除率只能達到30%左右,加上抓斗式清淤易產生浮泥遺漏、強烈擾動底泥,在以水質改善為目標的清淤工程中往往無法達到原有目的。
普通清淤主要由絞吸式清淤船完成,是一個挖、運、吹一體化施工的過程。它利用裝在船前的橋梁前緣絞刀的旋轉運動,泥水混合,形成泥漿,通過船上離心泵將泥漿吸入吸泥管,經全封閉管道輸送至堆場中斗輪式清淤利用裝在斗輪式清淤船上的斗輪挖掘機開挖水下淤泥,開挖后的淤泥通過清淤船上的大功率泥泵吸入并進入輸泥管道,經全封閉管道輸送至卸泥區。適用條件:一般比較適合開挖泥層厚、工程量大的中、大型河道、湖泊和水庫,是工程清淤常用的方法。
根據本河道的工況條件以及周圍環境等因素,經實地調查和綜合討論,擬定本河道標段的清淤疏浚作業采用浮船法。具體而言,就是將挖掘設備安裝在浮船之上,沿著河流的流向由上至下在水面上進行挖掘及清淤作業。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一,機械設備的準備。將4只規格為5m×5m×1.5m的浮船連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并在其上安裝1臺長臂挖掘機和2臺普通挖掘機。作業前,先將浮船分塊置于河道內,使其連接成一個整體,然后再固定在河岸上。隨后破除河道岸墻,修建順直的坡道直至浮船位置,將長臂挖掘機和普通挖掘機沿著坡道置于浮船之上,布置恰當,防止浮船一側因受力不穩而出現傾覆現象。
二,河道清淤過程中,沿河道從上至下依次進行,先進行中央清淤再進行兩側施工作業。浮船清淤過程中,挖掘機布設在浮船的兩端位置,其中普通挖掘機主要負責清淤操作時固定浮船移動以及行走,長臂挖掘機主要負責清淤。
三,河道中央位置清淤。該標段河道較寬(約35m~50m),清淤施工過程中挖掘機無法一次性將河道中央位置的淤泥送至河堤,需要經過2至3次的倒運才可將淤泥送至河道的兩側,等到浮船移動至河道沿岸時,再將淤泥送至岸上。
鉸吸式清淤船和鉸刀的旋轉需要液壓系統中的液壓馬達驅動,大大提高了排淤船在液壓控制下的操縱性,提高了班長的工作效率,為用戶創造了更大的效益。液壓系統還具有過載保護功能。當除淤船停止工作時,由于其重量輕、慣量小,水力清淤船的液壓系統受到小反饋的間接保護。在液壓系統運行前,例行檢查是否泄漏,連接是否松,活塞桿和液壓軟管是否被擊中,液壓泵的低壓進氣管連接是否可靠,燃料箱油位是否正確,所有運動機構的主電磁閥是否處于原始狀態等,以確保液壓系統和設備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常壓燃料箱還應檢查和清洗油箱的排氣口,以保持通暢,以防止油箱因毛孔堵塞而產生真空,從而造成液壓油泵吸油和損壞的困難等。